当前位置: 首页> 废弃栏目> 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 助推沿海开发的提案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国家东中西示范区、“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叠加,我市的港口发展、产业集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城市面貌也一步步迈出蜕变的脚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形与历史的“差错”,促使港城长期存在“港”、“产”、“城”分离的现状,港产城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港口功能需要拓展和提升。过去的连云港港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其发展“孤立无援”。而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运输量会更加迅猛增长,连云港有着与西部开发相配套的最佳外贸运输口岸的优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日照、青岛、秦皇岛等港口一直致力于西部运输,而西部地区也习惯于从这些口岸运输,加之连云港铁路等运输的配套等还存在缺陷,因此需要我市港口功能定位进一步拓展,让港口成为集装箱干线港,抓住“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国际航运枢纽、上合组织首选共用国际出海口等有利契机,对港口功能进行合理拓展和升级,促使区域性中心港口的地位早日确立,使之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沿海产业布局面临优化。在产业方面,临港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较快,但和其他沿海城市之间缺乏联系,致使产业特色与功能大打折扣。特别是从总体而言,沿海前沿区域项目建设对照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重特大项目还偏少,进入产出阶段的“百亿级”项目不足,未能对大规模的沿海开发形成有效带动效应。龙头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落户难度大。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项目集聚还需加快。

三、沿海城镇功能需要构建。经过前期建设,沿海城镇特别是重点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农业、服务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的还形成了特色产业,使这些小城镇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动力。但是目前沿海前沿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相对滞后,工业化发展仅仅达到初期阶段。城镇规模总体偏小、人口偏少,基础性、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功能不足。沿海城镇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开发,表现在沿海前沿地区星级酒店、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明显不足,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萌芽状态,金融、商务、研发设计、专业物流等行业发展还很滞后。因而,目前沿海城镇地区还尚未形成完善的临港城市功能,沿海城镇功能需要进一步构建。

2014年是连云港获批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也是连云港“一带一路”建设元年。纵深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更大的开放格局,实现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大推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用科学规划引领港产城配套互动发展。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港口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尤其要在已有交通规划和布局基础上制定产业规划和城镇规划,做到“三规合一”。在制定规划时,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既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镇居民的价值需求。纳入规划的各重点城镇,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使规划与省、市沿海开发规划对接、配套。

城镇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定位要把“宜居”放在首位,优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把“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统一起来。适度超前规划和加快建设与城镇规模相匹配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尤其应加强沿海城镇防灾减灾生命线系统建设,增强沿海城镇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城镇建设要留足商贸、文化、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重视培育和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以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聚集人气、培育商气。各乡镇产业布局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江苏省沿海开发规划》的要求,不能“拣到篮子都是菜”,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引进来。同时,将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之努力与《规划》要求相符合。各县区沿海前沿区域要将现有各乡镇的工业园区进行调整,尽量向临港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努力使各种生产要素集约化、优质化。市委市政府要各县区沿海前沿区域的城镇布局制定统一的建设规划,并由此规划指导与约束各县区的规划,避免沿海前沿区域各乡镇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使沿海前沿区域的港口、产业和城镇的布局能科学化、合理化,形成全市一盘棋,从整体上加速提升和增强沿海前沿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加强产城统筹,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按照“港产城一体”的要求,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围绕深水港口、工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以发展促进城镇扩张。根据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镇的新区建设,通过城镇的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要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把园区建设成为二者互动发展示范区的同时,建设成为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通过园区开发,大批人员在园区周围定居,可以有力促进城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人口集聚。将园区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衔接好,配套好。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

三是突出特色统筹,注重城镇风貌塑造和产业提升。在沿海城镇规划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融入自然、历史、人文等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形成城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提升城镇品位。文化特色是特色的源泉,要推进城镇建设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对城镇文化遗存的保护,留下并延续“城镇记忆”。环境特色是城镇的品质所在,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充分保护水面、湿地等自然资源,依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规划城市,塑造鲜明的环境特色,提升城市宜居宜业的水平。产业特色就是准确把握沿海区域的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带。重点聚焦加快海洋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临港工业的项目集聚,做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的集聚。构筑具有滨海特色旅游产业新板块。以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滨海风情等旅游项目为依托,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向沿海集聚,对中小企业落户沿海给予土地、项目资金上的扶持,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推动科技型项目落户,形成特色鲜明的沿海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四是加强区域统筹,以港产城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中心城镇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增长极,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存和扩散的腹地。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镇,完善沿海城镇空间布局构架。突出沿海重点城镇建设,将沿海发展的要素资源,包括港口岸线开发、基础设施投入、产业项目、人口资源等,往重点发展的城镇集聚,实现集中突破,集约发展。

五是加强管理统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企业入园、农民工进城、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要依据现有的政策文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扩大管理权限、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配套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举措,支持理顺沿海园区、乡镇的关系,集聚发展要素,形成产业区生活区联系密切、港产城互动发展、产业转移有效承接的良好局面。通过政策鼓励去积极吸引服务业企业到沿海地区投资兴业,鼓励主城区商业服务企业到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发城市综合服务项目,全面提升沿海生产生活配套功能,确保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引得进、留得住。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农民以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产权等。制定出具体政策,放宽中心镇落户条件,鼓励创业、创新型人才落户中心镇,引导更多农民工有序转为当地城镇区民。要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心镇就业、社会保证等配套政策,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镇区民相同的待遇。同时,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和就业体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责任编辑:叶书均


政协连云港市委员会CopyRight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苏ICP备05002003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