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围绕产业投资目标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信息来源: 市政协委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谢方宝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为全力实现1600亿重大项目投入目标,深入落实“产业强市、工业立市”战略,我们要不断强化责任、巩固优势、狠抓短板,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项目源

全力冲刺产业投入,抓实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加快补齐短板,为实现产业投资1600亿元、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长10%的年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推动450个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056亿元,今年计划投入1435亿元,当年平均投资额超出去年0.5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0个,比2019年多3个,20亿元以上项目87个,比2019年多19个。提升项目层次,实施新医药项目35个、新材料项目69个、新能源项目15个、装备制造项目103个,三新一高项目占比达53.5%。加快产业转型,推进生产工艺智能化项目67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54个、绿色生态概念项目45个,促进灌云县由临海化工向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加快海州区智能制造转型,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实施一批食品加工出口、医药健康等项目。突出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初具规模的新特色产业,实施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培育项目,推动东海打造电子软件产品产业链,赣榆形成自控设备集聚区。强化产业链配套,围绕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实施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赣榆区发展内胎、轮毂产业链,加强灌云县石化化工配套设备产业链,壮大市开发区海洋装备产业链。

二、抓好复工复产

一方面,指导企业将防控工作常态化,有序推动现有企业加快恢复产能,稳定经济基本面。目前我市复工复产势头良好,规模以上企业除化工整治及疫情前已经停产的企业外,实现应复尽复、全部复工,规模以下企业复工率为94.6%;已复工企业职工返岗率约80%,其中连云区、市开发区在95%以上;医药行业产能已基本恢复,石化行业接近满产,钢铁行业产能约80%,其他行业产能60%以上。在此基础上,一季度工业产值、增加值、用电增幅分别较1-2月份提高7.6、6和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增幅分居全省第三、第二位,在苏北均为第一。另一方面,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紧项目开工复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后劲。一季度我市工业投资209.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2.1%;222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开复工率72.1%,完成投资130.4亿元、占年度计划11.2%;重点跟踪的450个工业项目开复工率66.4%,完成投资175.3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2.2%;100个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全面恢复建设,新增应税销售20亿元,拉动全市增长3个百分点;徐圩新区、市开发区等重大项目集聚地区实现全面复工,其他县区项目整体复工率60%以上,重大项目复工率约90%,盛虹炼化、卫星石化、斯尔邦丙烷产业链、慧智新材料、高驰覆铜板、鑫科中华药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三、抓好创新提升

全力加强技术改造,将技术改造作为促进扩量提质、优化结构、实现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三千技改”工程,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重点,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升级,提升内生增长动力,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产品提档升级、生产效率优化等技改项目150个,计划总投资94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54亿元,一季度全市实现工业技改投资45.8亿元。深入推动两化融合,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打造1-2个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围绕医药、石化等优势行业,培育1-2个有独立自主运营能力和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级平台;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核心业务上云,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0家,优选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持续引导科技创新,建立2020年度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成为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正崴新能源、汇联铝业等10家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康达智、天邦科技等8家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强化对小升高、小升规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基建”,今年我市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是同期的2倍,一季度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5G基站建设投资额度最多、占“新基建”的57.3%。下一步要加快5G规划编制,加强基站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城5G信号全覆盖,形成一批有连云港特色的5G应用案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中华药港数字园区、徐圩新区智慧园区等重点项目;全力争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

四、抓好绿色发展

整治提升化工行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对安全环保不达标、风险隐患突出的企业坚决整改,大幅压减占地30亩以下、职工30人以下、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下及化工园区外企业,全年关闭化工企业45家以上,其中灌云、灌南36家,至3月底8家企业完成主要生产设备拆除、3家企业正在拆除;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督导要求及化工园区整治到位的前提下,以徐圩新区为中心,推进北翼协同发展、南翼拓展联动,徐圩新区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北翼柘汪临港产业区加快推进新海石化产业园建设,南翼灌云临港产业区和灌南化工园区积极引进重量级战略合作伙伴。加大资源集约力度,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实施在线监测、能效对标,全市监察重点用能单位要突破100家,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0项以上、形成5万吨标煤的节约能力;发挥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作用,对占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归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严守安全生产底线,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要求,积极发挥民爆、船舶等行业安全生产专委会作用,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落实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三个一”工作机制,积极运用行政规划、行政许可、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等手段加强企业安全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