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市政协委员、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 唐兆成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协调推进下,全市重大医药产业项目建设更是蓄势奋进,呈现良好势头。以正大天晴为例,2017年至今,集团在建工程投资11.8亿元,未来三年将追加投资13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贡献税收15亿元。随着全市医药重点项目的落地,连云港产业经济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为了切实助力我市医药产业发展,提升项目运作效率,应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医药产业在安全与环保监管方面定位不清,项目安全、环保生产许可的申报、验收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造成企业投资和管理难度大
目前,医药企业在安全与环保监管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医药生产属于精细化工产业范畴,国家未出台对应的精细化工设计防火标准,企业建筑设施设计大多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而行业监管与项目验收都要求按照《石油化工企业防火标准》执行,这样就造成实际建设情况与验收、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且手续繁琐、周期长,加大了企业投资与管理的难度。
对此,建议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建立医药产业安全与环保行业建设实施规范,为全市医药企业项目建设破解难题,有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如新颁布的2020年1月国家发布了《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将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相信该项标准的颁布,将缓解医药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与环保监管概念模糊的窘境。
二、人才队伍作为项目建设的强力支撑,仍是困扰我市医药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根据目前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的定位与产业布局,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型、高级技术型、管理型等三方面,显而易见的是,当前企业一线生产、质量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产能提升。同时,受地域优势不明显及对口专业生源少等影响,企业面临的“招人难、留人难”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如何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人才,成为政府与企业须共同面对、重点解决的问题。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产学联动。1)针对本地高校、高职,由市政府、市委人才领导小组牵头、指导,针对本地产业用人需求,加强医药生产对口学科的专业划分与课程设置。2)针对外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引进,促进区域教育提升。3)针对本地生源,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进行培养,确保一定生源的回流。4)校企达成深度合作,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点输送,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二是加快推进精准激励。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对自身用人需求、优秀人才定义都更为清楚,在人才项目申报方面,政府可适当授权给企业,由企业筛选部分优秀人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局限于人才的学历、职称,真心实意拴心、留人。当激励政策落实的有温度,惠及绝大多数优秀的各层实用型人才,才更易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是持续夯实人才培育与发展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目前,正大天晴的人员培养与发展体系已基本完善,关于人才培育:员工入职前有入职培训,上岗后有阶段性岗位技能培训;公司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知名讲师到企业为员工开展课程培训,根据员工工作需求,公司会组织外出培训,效果显著。关于人才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晋升双通道机制,当员工具备一定知识与技能、业绩突出,可以通过内部技术竞聘等途径向技术职务或是管理职务晋升。
建议政府多方征求企业意见与建议,设立技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或高精尖技术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或生产管理解惑答疑,加强技术沟通与交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力竞相迸发。只有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人才有广阔的空间发挥聪明才智,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各层次人才才更具现实可行性。
三、工程项目竣工后消防验收审批程序多,影响项目进度
当前,企业在新建工程项目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等方面存在一定阻力,程序多,周期长,制约项目投产进度。特别是因受市场需求影响,产品规划作出相应调整,原厂房计划生产品种发生变化,车间布局改变,需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导致新产品迟迟不能落地,企业投产困难。
在此,建议省、市政府部门进一步下放部分审批权限至开发区,加快项目推进进度,于企业而言,将有利于加速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于区域发展而言,将有利于营造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保持连云港医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