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提案

信息来源: 市致公党 高健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致公党连云港市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从毛主席倡导的“爱国卫生运动”,到现在我国大力推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都是推进实现该方针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已较好地构建了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具有“医防一体”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三部分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提高到了75元,全市112家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标准化门诊,市级乡镇(街道)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面对新冠肺炎的考验和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质量的高要求,仍存在着以下短板:

一、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滞后。

虽然国家层面对于公共卫生发展一直高度重视,但总体发展较慢,尤其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精神和传染病防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发展仍是短板,财政投入不足,基础建设、医疗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缺口。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我市传染病医院仅有60张收治床位,且专业医生配备不足,需要临时抽调,重大风险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各级疾控中心建设水平不高,实验室检测能力薄弱,绝大部分县区疾控中心不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导致前期病毒筛查工作只能由市疾控中心承担,“四早”原则落实不到位;专业人员不足,流调排查工作开展受到制约等等。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方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宣传力度不大,覆盖范围内的居民不能在现有信息下合理选择就医,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分级诊疗制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学历低,基层医疗机构中近一半公卫医师学历为中专及以下,平均学历教育水平较低,且缺乏规范培训,业务能力普遍较弱。数量少,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现象,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每万名居民需配置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2-3名护士,现有配比缺口较大。梯队差,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年龄断档,在职人员“非老即幼”,缺少中坚力量,严重制约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有待加强。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记录信息之间不互通。目前我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7.3%,但未能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就医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加大各级疾控、院前急救、精神卫生、传染病收治等专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的选址新建。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建设,探索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力度,建立人均事业费补助定期增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员储备机制。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支持综合性医院的感染、呼吸、急危重症学科的发展,支持中医防治传染病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上的更大扩展与创新。二是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康达学院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支持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强化中医药特色和医学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更多的熟悉应急处置、传染病防控及中医基本技能的护理人才。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依托医药类院校,全市范围内规范化培训公共卫生人才、护士等医学人才,建设市级传染病应急培训中心,形成应急救治人员储备机制。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公共卫生”新模式。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现代化信息系统。健全覆盖全市的疫情报告监测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基层卫生信息系统,电子健康卡应用向公共卫生领域延伸,增加互联网医院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