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关于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提案

信息来源: 市农工党 姜玲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农村生活、养殖废水和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农村大部分沟渠、河道水质较差,优Ⅲ水质比例不足10%,劣Ⅴ类水质占比高达46%以上,汛期80%以上的河流水质处于超标状态,严重影响我市主要河流水质,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主要存在问题

1. 农村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据调查,2019年度全市只有4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村庄无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全市目前49座乡镇污水厂日处理能力为10.8万吨,实际日处理水量约2.5万吨,只占测算的日排污水量10万吨的四分之一。三是乡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导致污水收集率较低,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肚子”吃不饱。四是大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处于停运状态,运行负荷仅23%左右,污水没有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沟渠污染地表水。

2. 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目前农村养殖业回暖,新上项目较多,但绝大部分养殖厂未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养殖废水直排入沟渠或者鱼塘水库,投入的污染物严重超水体自净能力,水体氮磷浓度较高,富营养化加剧,失去其生态净化、涵养水源的功能,到了汛期,这些污水将随着雨水陆续外排入主河道,造成地表水全面污染。

3. 废弃物入河导致水质恶化。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0多万亩,年产生秸秆总量400多万吨,秸秆收购利用率不高,主要解决途径是秸秆还田,夏季秸秆还田率达92.3%。大量的秸秆还田后,由于立即种植水稻,秸秆在水的浸泡下,立即腐烂,沤水积存在支流沟渠中,汛期随雨水汇入河道,污染地表水。

二、主要对策建议

针对全市农村的污染状况,建议组织对全市域内的镇、乡、街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收集和处理率、污水排放去向、镇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率、畜禽与水产养殖(包括规模以下)分布情况等主要污染源进行细致、彻底的摸排调查,立足实地、实际,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1. 加快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行动,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分类推进农村水污染治理,确保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首先要以分散式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模式,采用“三格式”污水净化池加潜流式人工湿地等就地生态处理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其次是充分利用现有沟、渠、塘、低产农田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渠、地表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及地表径流,大大减轻汇入河道的污染负荷。三是采用一体化、无运维的处理工艺,减轻资金和技术上的运维负担。

2. 建立污水治理设施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应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的途径和“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采取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污水应收尽收、治理设施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3. 有效推进种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抓好种植业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敏感区域实现秸秆全部离田。转变施肥方式,推进高效精准施肥,组织制定并实施化肥、农药的减量化计划,以行政或经济手段推进削减。二是在生态敏感区制定更为严格的养殖规模限制措施,促使散乱养殖向集中养殖区转移。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4. 开展农村河网体系的集中连片治理。要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转变,突出重点、细化举措,扎实推进“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绿岸、管理”各项措施,开展农村河网体系集中连片治理,消除断头沟、污水塘等,清洁河流水系“毛细血管”,促使沟渠连通,改善水体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