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关于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的思考

信息来源: 侯建民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汪洋主席多次强调,人民政协工作要双向发力,一方面要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积极建言资政;另一方面要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功能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将对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应有之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体现了对历史初心的不懈坚守,对政协事业的继承发展,对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是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制度创立初心的不懈坚守。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纷纷发表声明,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这是我国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指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选出的全国委员会,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伟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在全国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信。我们必须巩固这种团结,巩固我们的统一战线。”195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指出,“在这次政协会议的召开中,曾经有两种错误想法:一种想法是,以为人大已经召开了,宪法已经公布了,人民政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另一种想法是,仍然把政协看作是政权机关。这两种想法出于同一来源,就是不懂得政协本身是统一战线组织,也就是党派性的联合组织。”由此可见,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的根本属性。这个根本属性,决定了其与生俱来就具有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

建言资政是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自己要有主张,但一定要和人家协商,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发挥各民主阶级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真理不在乎清一色。”在完成协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后,人民政协又先后协商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案、讨论了重要问题,组织民主爱国人士参加土地改革等运动,组织工商业者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据统计,全国政协成立之初至1965年前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学习活动占到了34.9%。可以说,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从一开始就根植于人民政协的制度设计之中,是与生俱来、同根同生的。这些工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紧密联系并为之奋斗,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成为基本遵循。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人民政协任务转变的问题,他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扩大我们的民主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新任务。”在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实践中,周恩来同志坚持民主协商和求同存异,提倡让党外人士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指出:“我们是政协机关,可以同时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结果,不一定得出一致的结论。”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政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之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人民政协建言资政焕发出蓬勃生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在重大课题研究、重大决策协商、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充满活力的政协事业得益于深厚的根基滋养,得益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的丰富发展,人民政协的团结面不断扩大、包容性不断增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一为显绩、一为根基,人民政协以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胸怀凝聚人心,为中华民族富起来提供了强大力量。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积极宣传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引导所联系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为改革发展添助力、增合力。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人民政协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这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对人民政协作用发挥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有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政协理论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人民政协实践的发力方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阶层更加多样、思想文化更为多元,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成为常态,“五大关系”都面临一系列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方面继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正如汪洋主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所讲:“通过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形成和凝聚共识,是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新时代、新使命,人民政协更要主动担当起历史责任,推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比翼齐飞,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伟大飞跃凝聚最广泛的正能量。

二、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是提升建言资政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凝聚共识做的是凝聚人心的工作,解决的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只有人心齐了、方向准了,一致性才有保障,多样性才会彰显,建言资政才能正确有效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体现建言资政的价值和作用。

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建言资政的前提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汪洋主席指出,政协委员及其所代表的各个界别群众思想观念多样化前所未有,表达方式多样化也前所未有。“两个前所未有”指明了当前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关键是要做到坚定求同、辩证存异,既不能千人一面、也不能五花八门,这是我们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根本所在。坚定求同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旗帜、道路、制度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确保中共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就是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这是一切参与政协组织的单位和个人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

辩证求异来自于政协组织的独特属性,即政协组织在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决定着在政协组织中可以存异、鼓励提异、追求化异。在政协组织中,异的显性表现常常是建言资政时,有的无关痛痒、无碍大局,利益关联度不够或能力水平所限,可以存而不论;有的需要反复比较和长期实践做检验,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推敲;有的有损一致性基础,决不能迁就,决不能允许其在尊重包容多样性名义下行其道、害根本;有的对改进决策、减少失误大有益处,不仅要允许其存在,还要主动征求。如果把政协看作是一棵大树,坚定求同就是要把根扎牢扎深,从土壤中源源不断汲取养分,辩证求异就是要学会修剪枝杈,剪掉坏的、呵护好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松柏长青。

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提升人民政协建言资政能力水平的根本要求。提升人民政协建言资政能力水平,关键是要做到“明方向”、“懂政协”。“明方向”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基本问题,对党和国家方方面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针对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合理施策提供支撑,找准建言资政的切入口和结合点,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懂政协”是提升建言资政能力水平的基础,在政协建言资政,首先要弄清楚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么建设人民政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人民政协制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指明了方向,对发展党的人民政协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政协委员只有也必须弄懂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用政协思维、政协话语、政协方法,才能全面理解把握好目标方向,正确有效地建言资政。

三、提高建言资政水平是实现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和成果体现

建言资政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更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提升人民政协建言资政水平,真正发挥出政协组织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才能凝聚更大范围的共识,增进更为广泛的团结。

(一)在建言资政中凝聚更大范围的共识。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广泛协商。每一位政协委员代表的不仅是其本人,更是其所联系的界别和群众。在协商议政过程中,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介绍情况、阐明政策、解疑释惑,委员们反映群体利益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促进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完善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让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愿望得以实现,委员及其所联系界别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人民政协建言资政也是传递信心、增强决心的重要方式。往往政协委员代表界别提出的意见建议,或代表群体反映的呼声愿望,恰恰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关注点。通过建言资政的过程,委员可以针对某一项政策措施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委员的意见建议就政策制定背景、主要考虑、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改进措施作出回应。双方在“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中转换角色、交换信息、互动交流,消除信息不畅的误解,增强换位思考的自觉,突破自身认识的局限,一方面使委员深化对政策措施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相关部门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让相关部门了解社会各界利益诉求、收集各方意见建议,找准改进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共同凝聚起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这也是汪洋主席强调的,政协工作中存在把履行职责简单地等同对政策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的现象,而忽视了政策宣传、社会引导等方面的工作。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社会凝聚共识同样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且是更重要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在调研视察中增进更为广泛的团结。十三届全国政协有委员2158名,其中中共委员859名,党外委员1299名,这两千余名委员都是重要的统战力量,担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而占六成以上的党外委员,本身又是重要的统战对象,是统战工作的着力重点。人民政协开展调研视察,委员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既是深化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宣传政策、增进团结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发力的重要统战工作方法。

在调研视察中,委员们亲身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深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直接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自我教育,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增进“四个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同时,结合调研主题,委员们带着问题、带着政策下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汇总群众的意见诉求,通过政协平台集中反映、推动解决,既畅通渠道,也缓解了矛盾,增进了团结。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委员们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讲”。要在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出来,把群众不了解、不清楚的政策解释清楚。每一个调研组都是一个宣讲团,每一位委员都是一名宣讲员,通过言传身教增进更大范围的团结。

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

汪洋主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六大着力重点,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落实到履职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提高建言资政质量、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协工作的指导。贯彻落实汪洋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将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履职能力,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贯穿履行职责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强化凝聚共识作用。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精神为契机,组织专委会委员深入学习研讨,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用统一。加强委员会分党组建设,发挥分党组在委员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委员会分党组成员联系党外人士制度,在重要考察调研时设立临时党组织。以自我教育为主旨,每年组织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重点选择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有了重大突破的地方和企业,通过专题考察真正实现了解真情况、触动真感情、得到真收获的效果。组织协商议政活动时,鼓励党政部门与委员互动交流,提高政策共识度;组织调研时,鼓励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正面发声,宣传政策,解疑释惑,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力量。建立健全学习座谈会机制,按照“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要求,选择经济领域一些小切口问题作为学习议题,邀请委员学习交流、专题报告,做到真理越辩越明,共识越议越多。

(二)提高建言资政质量。改进调研工作,对于一些经济领域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持续跟踪,长期研究,分阶段做好成果总结;优化调研方式,推广分组调研,鼓励一竿子插到底,拓展调研的广度,挖掘调研的深度,增强调研实效。提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品牌优势,深入开展对口协商,扩大委员参与面,增强互动性,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发挥团结教育功能,在相互讨论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打造工作精品,引导委员主动围绕经济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更加经常地围绕经济领域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召开小型座谈会,发挥小快灵、短平快优势,第一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建立经济委员会务虚会制度,定期对委员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活跃思想,集思广益,推动工作。认真谋划召开经济委员会工作座谈会,研究加强和改进经济委员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经济委员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侯建民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