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补短板 强弱项 加快构建大物流大交通格局

信息来源: 九三学社连云港市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十三五”以来,我市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铁水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市交通发展与全国性枢纽的总体定位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诸多不足与短板。比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构建完善,在全国的交通地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交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局部地区甚至对产业发展形成瓶颈制约;城区各组团之间快速交通建设滞后,影响城市整体功能发挥;智慧交通建设进展不快,交通管理水平和成效有待提升等。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全国性交通枢纽地位

加快推进我市“公铁水空”与外部互联互通,打通与宿迁等周边城市的高等级交通连接。加速启动连宿高速建设和344省道建设,新辟我市西南方向交通主通道。

加快花果山国际机场及空港产业园等配套工程建设,加速构建区域性空港枢纽。加快机场与主城区连接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机场大道应与机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投入使用。

加快推进连临铁路、连临城际、沿海高铁规划建设,进一步融入山东铁路网、高铁网,构建事实上的“京沪三线”,实现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程。

加快铁路客运枢纽北站房规划建设。尽快完成拆迁及市政管网建设,推进铁路局论证完善主体工程规划方案,争取早日开工北站房零换乘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综合枢纽功能。

二、加快构建大物流、大交通格局,大力提升对临港产业的支撑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市临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随着石化基地等重大项目逐步建成投产,迅速构建我市大物流、大交通格局,变得格外迫切。“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启动市区外围大环线建设,利用既有国省干线公路网,构建城市外围交通环线,重点解决过境大物流、危化品车运输通道与市区交通主干道分离,疏导危险系数较高的危化品运输,远离城市居住区,降低对城市主干道的影响和干扰。

加快推进大港路提升改造,建议高架从港口10号港一直延伸出大港路城区段,实现对物流运输与城市交通的彻底分离,进一步增加对港口、临港产业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支撑。

三、加快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建设和城市内环建设

启动城区间快速路建设。加快对港城大道、徐新公路快速化改造,缩减主城区与东部城区、徐圩新区之间的通行时间。建设G25南互通及其与赣榆主城区快速路,开辟赣榆至海州主城区快速通道。启动瀛洲路南延快速化改造,西盐河路南延快速化改造,加强市区与灌云城区和花果山国际机场的联系。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开通城市动车东海段,加快研究利用连盐铁路董集站新建城市动车至机场通道。加速连云港城市轻轨规划研究,争取及早进入国家层面立项,构建以城市动车和轻轨为主,BRT为辅,普通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城市内环线建设。充分利用花果山大道、秦东门大街以及规划中的临洪大道等城市干道,改造为城市内环线(新海城区外环线),快速消解入城车辆,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城区拥堵问题。

四、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积极探索、研究建立连云港市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道路交通管控之中。

努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道路交通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

加快构建市级公共交通管理平台,建立交通大数据中心,实现公安、交通等信息共享。将公交车管理、出租车管理以及长途汽车管理统一纳入平台。

提升公共交通电子化服务水平,利用“我的连云港”APP客户端,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便捷度。在传统的公共交通查询,购票、路况查询,加油等基础上,加快拓展智慧停车、智慧充电桩建设,构建市级社会停车场网络,构建市级新能源车充电网络。实现我市综合交通软环境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