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农工党连云港市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反应灵敏、高效统一、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传染病监测报告体系,初步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40种法定传染病病例实时监测报告,疾病暴发早期发现和应急响应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传染病监测系统还存在发现新发传染病能力不强、数据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检测体系薄弱、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能力。建议:
(一)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力度
传染病监测作为国家公共卫生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传染病防控网络重要的组成要素,缺少了传染病监测工作将成为整体防御体系的巨大漏洞。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传染病监测工作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完善细化配套规定,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
(二)切实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甲类传染病仍有报告,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时有传入。实验室检测仍是发现这些传染病的最主要手段,因此我市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技术更新培训,提高传染病监测水平。
二是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各级疾控机构要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分析制度,对重大和政府、公众高度关注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专题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完善院内传染病报告制度,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全市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霍乱、虫媒综合监测等传染病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要强化对学校、托幼机构、流动人口聚集地、农村地区等重点地区、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市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系统规划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实施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加强卫生、边检、海关、交通、农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的总体长效性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联防联控机制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着力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让分布在不同体系的传染病监测力量凝聚起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与交流,全面提高传染病监测控制水平。
(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疾控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疾控机构房屋建设、装备设备、人员配备等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域内重大疾病防控技术水平,强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疾控机构“一锤定音”能力。
二是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进一步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在疾病防控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作用。
(五)加强检测网络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强化公共卫生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等功能,实时监测分析。通过智能终端和智能管控,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现代化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预警。强化信息互通互联,健全完善防疫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重大疫情研判、风险评估以及多部门协同作战效能,全面提升重大疫情监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