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三牛精神”耕出现代农业“百花园”——记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邢卫锋

信息来源: 刘媛 张开虎 王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邢卫锋,江苏东海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硕士,高级农艺师。现任东海县政协副主席(不驻会)、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东海高新区副主任、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中国农工民主党连云港市委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东海县总支委主委。现任连云港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


f0e0ada64e355f3d0568bafad15ea05.jpg


以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让不毛之地生机勃勃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3月初,走进位于东海县城西侧的现代农业园区“都市四季果园”内,一垄垄伏地的翠绿植株间,一颗颗草莓露出鲜红的“脸蛋”,红绿相间分外好看。“这里的草莓个儿大、新鲜、味道好,节假日带孩子来一场农家体验,既饱了口福又愉悦了身心,真是新春休闲的好去处。”游客张女士边笑着采摘边拎着一筐冒了尖儿小篮子。

谁能想到这个在2017年的时候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现如今却成为众多市民体验现代农业的“打卡”地。这一切的变化,源于邢卫锋带领一班人的付出。

“东海是农业大县,但是在多年的发展中,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回忆当初,邢卫锋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东海核心区为契机,于2016年下半年在东海城区西规划2万亩土地进行全新打造。”

如何让一纸批准尽快变为眼前的现实,唯有发扬孺子牛的精神。为此,依据科技部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对园区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战略目标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并邀请中科院专家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国际农业合作区、农业科技创新和展示区、农业高科技企业集聚区、休闲观光农业区、公共服务中心……经过数月的科学论证,最终园区划分出5个功能区的实施方案通过县委县政府审议。

有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剩下的就是精彩的描绘。通过几年来的点滴努力,如今园区累计完成10.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三横两纵”道路体系,完善了给排水、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建设,为园区产业集聚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支撑。

大的发展框架已经构成,剩下就是招引企业。“严格按照园区规划招引,所有入驻企业必须有技术依托单位和院校。”为提升园区企业形象,邢卫锋给出了规定。坐落于园区的连云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日产40万瓶珍稀菌菇、160吨的生产能力,建成从生态种植、研发检测、终端销售及新型种植业、智慧型农业科普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标杆。

从不毛之地到企业遍布,邢卫锋也记不得自己熬过多少不眠之夜。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5家。除此之外,还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江苏东海智慧产业园、400亩的圣蓝湖蓝莓博览园、220亩的瑞德火龙果、100亩的航天种质资源培育等国际合作新品种实验示范项目7个,可谓“百花齐放”。


以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让农高区璀璨夺目


作为全国农业经济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东海一直在努力做好“农”字文章,先后建成中国农科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是全国县级层面唯一拥有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县区。

“农高区除了姓‘农’,还应该离不开‘科’和‘高’的支撑。”深知这一道路的邢卫锋在谋划园区发展的过程中,还始终以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走进园区投入300余万元的农业物联网信息中心,一个在几十公里外的农业生产基地,依据物联网云平台,便可将基地内植物生产情况一键读取。园区和示范区农业企业布置各类监测点30余个,通过专家在线模快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及时发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物联网二维码应用技术为基础,又开发建设了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溯源信息库,对每种农产品进行身份标识,实现了随时随地查看农产品从产地到流通终端的全部信息,形成了农产品标准化、产品溯源两位一体的绿色防线。

如果说农业物联网信息中心为东海农业赋能,那么率先建成的全省首家农业创新中心便为东海农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行走在“都市四季果园”一栋栋连体大棚内,不禁惊叹于科技的力量:通过控制积温等技术模仿南方柑橘的生长条件,不但实现了“南果北种”,而且还提前一年挂果,填补了苏北种植柑橘的空白;采取根域限制种植技术的葡萄具有肥水高效利用率高、投产早、产量高等特点;UFO模式种植的樱桃让整形修剪不再复杂,果实不易腐烂……看着四季有果、功能多样的田园综合体,果园负责人赵斌深有感触地说:“科技兴农有点甜!”

拓荒牛的精神就是不断敢于创新发展。2018年,邢卫锋又在园区率先建成全省首家农业创新中心,将全县林业、渔业、农机等所有涉及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科研资源,统一集中到农业创新中心,使过去“各自为战”转为“集体发力”,并积极引进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工作站、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远程培训中心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同时,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8亿元,建成公共研发平台11个、企业研发平台13个,不惜重金引进农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68名。

科技的“智”动力催开了农业的“百花园”。作为全国第六批4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的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东海核心区在2108年8月以优秀等次、全国排名第九位通过科技部验收,去年又高分通过考核验收。更加可喜的是,2020年11月19日,《省政府关于同意建设江苏连云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正式下发,批准以东海县为创建主体建设连云港农高区,以“绿色外向”农业为建设主题的省级农高区势必会让东海农业更加璀璨夺目。



以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让履职道路铿锵有力


在打开东海现代农业“繁花似锦”的画轴中,邢卫锋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政协委员。


b68e668e04e250bb612d3b5ed01c9e5.jpg


要想当好政协委员,就必须在坚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上花力气,在坚持“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上下功夫。邢卫锋说,“要想做到这几点,就必须全面增强履职本领,把责任扛在肩头,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2015年,邢卫锋撰写了一篇关于市级财政需支持东海核心区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很快被市级领导签批督办,最终市财政三年来共拨付840万元扶持东海核心区的发展。2020年7月,邢卫锋在参加“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中,针对企业提出的东海大米品牌化意识不强,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问题,以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牵头成立了东海县优质稻米联盟,实现了稻米优质品种筛选、稻米栽培加工技术、稻米销售等一体化服务。邢卫锋多次被评为县“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县“优秀政协委员”。

作为县政协副主席,他着力提升民主监督实效,着眼党政关注的重点工作、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有序开展民主监督活动。2020年领办“安置小区建设工作”重点民主监督课题和“推进西双湖景区提档升级”双月协商座谈会课题并提交了调研报告。围绕高质发展深入调研,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市儿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提案》并得到落实。组织县政协农工党界别委员对东海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带领界别委员积极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邢卫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工作部署,全力投身疫情防控,走访调研委员企业,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组织园区全员主动下沉一线,与街道、村居工作人员并肩奋战;带领农工党东海县总支委全体党员主动融入疫情防控各条战线,贡献力量和智慧。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单要为人民的疾苦鼓与呼,还要发挥政协委员榜样的力量。邢卫锋积极发挥农工民主党界别的优势,每年都组织界别委员深入乡村开展义诊下乡活动,为偏远的村庄送去优质的医疗资源。

作为政协委员,邢卫锋始终深感责任重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履职道路上,邢卫锋已将“为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政协事业增光添彩”种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