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委员工作室典型案例】助力乡村振兴 把委员作业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别委员工作室

信息来源: 连云港市政协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连云港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别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宗旨,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专业优势,创新履职载体,延伸履职触角,拓展履职渠道,努力将委员工作室打造成为联系基层群众的纽带、促进农民增收的智囊、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1.jpg


一、基本情况

界别委员工作室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配备网络、远程视频、会议室等办公设备。工作室现有委员17名,汇聚了农业、水利、林业、金融等领域技术专家,通过组织委员深入乡村一线专题调研,了解基层群众发展诉求,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强市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亮点特色

(一)体察民情“零距离”。近年来,工作室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规模畜禽发展等重点内容,多次深入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乡村一线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工作室平台载体,结合本职岗位,推动多项助农项目顺利落地、惠农政策有效落实、高新技术广泛普及。聚焦水库移民后扶产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委员赴东海县曲阳镇电商服务中心、东海穿戴甲产业基地进行专题调研,与基层群众、经营主体座谈交流,了解民情、倾听民生、共商发展,广泛汇聚政协智慧。在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连云港市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调研报告》,围绕“壮链强基、品牌培优、融合发展、科技强农、要素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主要内容被《江苏政协》摘登。


2.jpg


(二)为民服务“心贴心”。充分发挥工作室委员专长,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助农服务工作,在灌云县南岗镇为50余户种植农户讲授番茄、辣椒、芦蒿等设施蔬菜高品质栽培技术要领,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在灌南县张店镇开展葡萄套种羊肚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农户如何保持棚内温度、湿度等技术要领,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综合效益。在东海县山左口镇菊花种植基地,帮助农户科学规划生产布局,指导菊花病虫害防治。在沂河淌大堤现场指导杨树溃疡病、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组织委员赴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调研,为乡村振兴产业园与农业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帮助产业项目牵线搭桥、寻找商机、挖掘信息,推动相关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村户增收渠道。


(三)金融助农“注活水”。发挥委员金融专业优势,多次深入乡村一线宣传普惠金融政策,连云港农担公司担保融资贷款47.77亿元,累计帮助农户减少融资成本1.91亿元。依托省农担公司,与江苏财会金融学院建立合作机制,聚焦金融助农、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如,针对海州区农业土地资源整合需求,开发土地流转专项产品“农田贷”;针对紫菜行业附加值较高、生产养殖流程透明、资金需求广泛等特点,开发了“苏农担·连云港紫菜贷”产品;针对赣榆、两灌地区渔船捕捞资金需求,开发了“渔船贷”产品等,切实解决了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瓶颈,推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三、履职成效

(一)在政治学习中筑牢了界别委员的思想根基。工作室始终把学习作为重要工作,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中央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政策文件,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帮助界别委员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增强发展信心。


3.jpg


(二)在履职为民中锤炼了界别委员的履职作风。委员工作室为界别委员发挥专业优势搭建了平台,转变了委员的履职作风,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委员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基层农户中坐一坐、看一看,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对群众需要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尽己所能,推动助农项目顺利落地、惠农政策有效落实、新技术快速普及。


(三)在乡村振兴中贡献了界别委员的智慧力量。农业和农村界别委员提出的“构建‘一区示范、两园互动、三村联建’新模式”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一区示范”即灌云西部岗岭地区、石梁河水库片区、赣榆黑林丘陵山区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引领发展,“两园互动”即乡村振兴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互动发展,“三村联建”即乡村振兴样板村、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联动发展。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短板弱项,撰写的《关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升苏北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多条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全市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0多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2个,传统村落15个。围绕“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展专题调研,在养殖技术突破、产业链延伸、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助力打造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海上牧场。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为组建连云港市海洋集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探索推进深远海开发利用,全省首艘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签约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