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连云港市政协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依托全市四级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儿童家庭的优势,纵向、横向充分联系联动联结各界别女政协委员,聚焦基层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征集社情民意,推动建言献策,多方协商联动推动问题解决,架起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连心桥”,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让妇女群众深切感受到“政协离我们很近、委员就在我们身边”。
一、拓展网络阵地,征集民意从“田间地头”到“网络云端”。工作室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积极响应“数字政协”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民生诉求、委员服务触网上云,实现履职活动的网络拓展和履职平台的移动延伸。一是打造“扫码履职”阵地。设置界别委员个人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实时提交意见建议、参与话题讨论,委员通过后台数据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实现“群众诉求一键达、委员服务码上办”。二是链入“12338”维权阵地。依托妇儿维权中心建设,开通24小时民生诉求服务专线,广泛联动各界别女委员、女律师、女法官、女检察官、女政法干警开展维权接访,征集社情民意,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家事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开办“空中课堂”阵地。创新开设“连里巾帼大讲堂”“她力量·政能量”“莲姐说法”等云端课堂,针对职场妈妈群体推出“碎片化学习”系列音频,通过直播授课、音频微课、短视频解读等形式指导家风家教、提升女性素养等。深化“课堂+履职”融合,每期直播中嵌入“民情收集”环节,通过数字赋能,打破时空限制,架起24小时不打烊的反映渠道,更精准解决妇儿急难愁盼问题。
二、搭建协商平台,建言资政从“隔空喊话”到“促膝谈心”。 界别群众在哪里、履职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工作室主动适应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新趋势,积极推动委员与妇女群众面对面广泛征集社情民意,心连心推动建言献策、解决问题。一是打造“马扎议事会”平台。创新“移动式、下沉式”履职场景,组织委员携带“小马扎”走进社区广场、乡村庭院、学校企业,以“群众说问题、委员记诉求、现场答政策”的形式开展灵活议事,累计开展议事活动36场,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整理提交《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议》《推动新业态下拓宽女性创业路径的建议》等提案40余个,推动解决基层民生问题100余件,小马扎议事会获评省妇联十大议事品牌。二是搭建“周末有约”履职平台。打造“周末有约”公益服务品牌,由界别13位女委员轮流值班,每月围绕一个主题,提供法律维权、健康咨询、家庭教育等服务的同时,发放社情民意表,征集群众意见诉求。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60余期,整理形成涉及物业管理、无偿献血、亲子教育、暑期研学活动等领域社情民意30余篇,“周末有约”公益服务项目获评2024年度市政协“十佳创新”案例。三是搭建“民生茶座”对话平台。每月固定时间开设特色茶座,组织界别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群众围绕民生难题开展“唠嗑式协商”,以拉家常的方式收集民意、解读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已累计举办茶座12期,推动解决物业管理、课后托管等关键小事48件,群众参与度达90%以上,让政协协商更接地气、更聚民心。
三、强化多方联动,解决诉求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注重整合资源与跨界协作,强化多方联动,推动群众诉求快速处理、有效办理、办出成效。一是强化委员联动,织密履职“协作网”。建立委员“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机制,针对妇女就业创业、留守儿童关爱等共性难题,通过“提案联名、调研组团、监督协同”方式合力攻坚。携手科技界别委员开展“巾帼技能培训村村行”活动,2300名农村妇女成为巾帼新农人,打造“巾帼创客空间”,链接资源支持农村妇女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协力量。二是强化界别联动,画好共识“同心圆”。联合教育、科技、文艺等界别,组建跨界巾帼讲师联盟,面向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宣讲、实用技能培训等,广泛凝聚妇女群众跟党奋进新征程的思想政治基础。编制发放惠民利民手册,打造连里巾帼微宣讲、微关爱、微项目、微服务“四微”集市,2.6万余群众得实惠、广受惠。“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被中央文明办信息刊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推广。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打通服务“中梗阻”。与职能部门联合发力,解决民生痛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妇女就业难问题,联合人社、商务等部门,打造零工市场、妈妈岗、家门口就业站,畅通就业渠道。针对女性健康问题,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覆盖2万名城乡妇女,救助患病妇女500余人。以实际行动增强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健全制度机制,委员履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作为”。聚焦履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机制,激发委员履职热情,切实提升履职效能。一是建立学习培训机制。编印委员工作室学习资料,依托“石榴花开”读书会,组织委员系统学习政策理论。邀请专家作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辅导,提升界别社情民意报送质量。二是建立“1+X”联系服务机制。委员每人联系若干群众,坚持“不调研不议事”,组织委员赴街区、社区、博物馆、医院等地调研,形成《关于我市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议》提案,推动我市纳入全国第四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三是建立“四单闭环”工作机制。委员每周关注线上线下社情民意情况,民生诉求第一时间受理,分层分类反馈相关部门办理,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各类问题诉求8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97%,实现“群众点单、委员接单、部门办单、群众评单”闭环管理。
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以来,贴近群众需求,注重资源整合,打造服务矩阵,提升履职效能,工作室年均服务妇女群众超万人次,累计推动解决妇儿领域实际问题1500余件,在市内外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真正把界别委员工作室的“小平台”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帮手”和服务妇儿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