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李 军 李正平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繁”人繁事
——记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工程后扶中心主任周霆
李 军 李正平
“繁”人,是他的口头禅。他,确实是一个繁忙的人,每天都在项目中奔忙,每天都在牵挂着后扶工作。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却是“繁”而不烦,这是他人生的信条。他,被水库移民群众称为“贴心人”。而他自己却说:“我是一名水库移民后扶工作者,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向水库移民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就是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工程后扶中心主任周霆。
凡事必“繁” 见证责任担当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是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和整体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无小事,即使工作再繁杂,我们也必须事事要做到位,让水库移民生活的更好,是我们后扶人的责任。”周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连云港市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市,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市相继建成石梁河、小塔山等大中型水库11座,有12.16万人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扶持人口占全省近一半,为江苏省最多。水库移民分布东海、赣榆及海州等43个乡镇、场、街道的653个行政村。水库移民人数多、涉及的镇村多,情况非常复杂,为了确保后扶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充分发挥效益,周霆坚持民生为先、服务至上,创造性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围绕一本规划、强化两级督查、注重三方结合、实行四项公示、抓好五个环节。“围绕一本规划”,就是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后扶规划。在这本规划上,周霆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心血,全市653个水库移民村,他做到村村到,白天跑现场,晚上回来与工作人员一起整理资料,琢磨规划。“那段时间真的很‘繁’,数字与文字如同‘繁星’在脑子里打转。”周霆打趣道。在强化两级督查上,周霆经常性带领市、县(区)后扶人员深入村庄、工地开展督查。“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是督查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本来可以委派任务给基层督查,我们只需抽查就行。但是,周主任却要求我们村村到,他是真的不怕‘繁’。”面对同事们埋怨,周霆却始终坚持原则不放松。正是因为他的不怕“繁”,从而确保移民项目移民享、移民资金移民用。在“注重三方结合”上,周霆提出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监管方面做到群众监督与专业监理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工程实体与内业资料相结合。“实行四项公示”就是要求做到项目审批、项目招标、项目变更、资金使用全程公开、项项公示。“抓好五个环节”就是抓好项目立项、方案论证、项目招投标、项目档案、项目验收五个环节,确保后扶项目真正实现阳光操作。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人家都是‘大道至简’,他却是事事要‘繁’。”开始的时候,同事也多有不解,但随着后扶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多,同事也体会到“繁”的道理和好处。事“繁”即保证了后扶工作实效,也达到了事“廉”的目的,更是保证了后扶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多年来,连云港市共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约42.44亿元,实施各类水库移民项目5174个,水库移民后扶成为连云港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周霆这个水库移民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也被戏称为“‘繁’人管家婆”。
“繁”而不烦 彰显为民情怀
2008年3月,周霆走上了水库移民后扶岗位,他始终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要用心,事情再“繁”没有干不成的。从走上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走村串户,深入县区、镇村、贫困农户开展调研,了解水库移民村和移民群众家庭的真实情况,掌握鲜活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准确信息。多次参加或主持召开由县区、镇村后扶干部、移民群众代表和致富能手、企业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不厌其“繁”地听取库区、移民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走访,周霆提出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后扶做法,他大胆创新,提出以聚合资源、聚力打造、聚焦增效,从过去的“一指禅”到现在的“收拢五指握成拳”,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产业帮扶,授人以渔,大力开展产业扶持类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而这一建议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及省市后扶工作部署十分契合,也得到了基层水库移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在推进赣榆区黑林镇后扶项目时,周霆建议集中资金围绕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从解决丘陵山区灌水难问题出发,利用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改造农田灌溉系统,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累计铺设滴灌、管灌管网59公里,实现“引水上山、引水入田”;为发展壮大水果产业,又主导配套建成钢结构厂房12座、农业种植大棚2.9万平方米、分拣中心1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1处、仓储中心2处以及电商服务中心等,配齐全链条水果产业发展的“硬件”。同时还注重加强移民群众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水果种植、仓储、销售、深加工等方面的“软件”配置。如今的黑林已焕然一新,“果香黑林”远近闻名。
在周霆的推动下,全市共利用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建成钢结构标准厂房、电商服务中心及仓储冷库等约35.9万平方米,配套农产品深加工及交易市场6座,建成粮食烘干服务中心2座、5250平方米,新建农业大棚5.8万平方米,新增及改善丘陵山区节水灌溉8万亩。在产业项目的扶持下,移民村特色水果种植、服装加工、工业集中区建设成绩斐然。厂房租金、地方税收多渠道流入,土地升值、农产品增收全方位提升,家门口就业、不出村致富成为现实。一个个稳定长效的项目、产业,正为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支撑起一片美好的天空。
为了让水库移民真正享受后扶政策带来的红利,周霆与他的同事们还针对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要扶持项目是与移民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在周霆的建议下,东海县以“宜居、绿色、环境优美”为目标,借助国家避险解困政策,将东南辰、郑庄、东尧3个水库移民村整体异地搬迁,在南辰平地建成一座新型农村社区,为实现“住得好”还配套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公园广场、以及近1.2万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超市、影院、商铺等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今走进南辰社区,一栋栋白墙红瓦的两层大气别墅映入眼帘,宽敞的水泥路,造型新颖的路灯,路旁的绿化,把村庄装点的景色如画。几年来,在周霆与他的同事们共同努力下,全市建成“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及美丽移民乡村示范村47个,累计新改建水泥路2350公里、铺设沥青路5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1万余盏,村庄绿化美化85万平方米,治理村庄河道39.5公里,新建卫生室22座、幼儿园8座、村民服务中心35座等,水库移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周霆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黑林小芦山、石湖尤塘、班庄前集、浦南江浦等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黑林镇东村、塔山大探马村及石梁河西朱范村被评选为江苏省“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示范村;黑林大树村、塔山太平村及石梁河南辰社区入选由省水利厅、文明办等5部门评选的“水韵江苏 幸福“移”居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先行村”。连云港还代表江苏省首次承办水利部南方片区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座谈会,我市水库移民后扶成果受到水利部和与会各方充分肯定。周霆本人也获得“市脱贫攻坚专项记功”奖励。
“繁”语不凡 科学建言献策
周霆在做好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的同时,还把关注民生热点、提升履职成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名政协新兵,从提升个人修养抓起,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特别是围绕政协委员履职、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实际,系统学习政协工作制度、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幸福河湖建设、工程项目建管等方面政策、法规以及规范文件等,进一步拓展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周霆还围绕后扶项目建设、民生热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等,通过入村、进企、到点开展工作调研,详细了解基层情况、关注群众意向,增强服务的准确度。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周霆积极参加市政协和市政协农业农村界别委员会组织的视察、调研等各项活动,建言献策。先后参加“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话环境、招项目、谋发展、促振兴”“加快临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集中读书活动暨调研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调研石梁河水库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视察赣榆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专题调研活动。积极参加市政协及界别组织的各项学习会、研讨会及培训班等。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讨论;工作中常学常思、善于总结。在科学建言献策上,周霆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民生热点,先后提交《关于打造海陵湖-塔山湖“两圈一带”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提升东盐河以东片区城市水环境的提案》《关于系统开发构筑海陵湖文旅新生态推动区域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推进居民小区消防工作综合治理的建议》等多份政协提案及社情民意。
“繁”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周霆以责任与担当,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着为民情怀,也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