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
掌上履职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关于金融服务自贸试验片区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市政协委员 张 浩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以来,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及时出台《金融支持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七个方面40条措施的具体内容。扎实抓好清单落实,对涉及人民银行的34项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首批落实11项牵头事项中,已落地的有8项。按月统计各银行自贸区业务进展、创新业务案例等情况,设计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五方面五十项指标,强化指标统计监测。从近一年的实践看,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业务增量扩面,为境内企业融入低成本境外资金,自贸区获批以来,全市新增宏观审慎模式外债11笔,合计金额8.74亿元。二是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落地。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资本金、外债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中心支行组织银行开展政策培训和宣导,按照“先推进后规范”的原则,引导银行快速落地改革政策。今年二季度,先后支持3笔、27.3万美元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三是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对自律机制认定的优质可信企业无需事前、逐笔向商业银行提交贸易单证等真实性证明材料,在办理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时,银行可采用现行法规允许的最简化流程办理。截至目前,指导自律机制发布三期优质可信企业名单,涵盖29家企业,实现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总额19亿元。四是推动货物贸易“单一窗口”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积极推行银行机构利用货物贸易“单一窗口”开展跨境汇款和融资新模式,实现货物贸易跨境汇款和融资网上操作,截至目前,累计为4家企业办理跨境汇款业务102笔、金额379万美元,为3家企业办理融资业务,授信总额382.86万元、已发放95万美元,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五是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取得突破。加强涉外账户资金保值增值服务。南京银行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试点内容为便利人民币资本项目收入使用和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综合方案。截至5月末,已发生5笔试点业务,两项试点内容均已落地。

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内在要求。围绕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特提出如下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跨境投融资方面,推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顺利实施,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以资本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按规定为可开展即期结售汇交易的境外机构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等。跨境贸易方面,积极推动银行向上级行争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在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跨境融资、跨境电子商务等活动中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设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开展供应链融资、进出口信用贷款、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支持按规定开展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业务,优先满足自贸区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的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实现投贷联动,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成长性制造业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

四、加强创新试点业务跟踪监测和风险防控。建立并完善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常态工作机制,按月监测银行工作推进情况,按季统计监测指标,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总结改革试点案例成果,为试点政策的复制推广提供参考。建立自贸区金融业重大事项及风险报告制度,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会同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制定自贸区反洗钱监管细则,推动完善自贸区反逃税、反恐怖融资、反洗钱“三反”机制。

五、建议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各类组织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创新研究机制,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交流,“产学研”一体化,集中智力资源,发挥研究成果的推动促进作用。

六、建议明确金融产业规划和布局。推动金融资源和平台整合,支持现有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吸引金融机构区域型总部等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进入,大力引进银行分支机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形成大中小型金融机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