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海州区政协办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选题背景:海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是连云港城市之根、文化之源。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实现古城复兴作为重要议事日程,邀请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做过多次策划,但因规划设计方案不够统一、资金压力较大等原因,仅翻建复建了城隍庙、二营巷、双龙井等重要节点,古城复兴成效不明显。
目前,古城核心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万,常住人口2.2万。因保护修缮力度不够,谢家洋房、蒋宅、福音堂等大批历史古迹多年闲置、破败。同时,受限于海州古城的发展空间控制、文物保护要求等,古城的交通、公服、市政设施条件较差,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古城居民迫切要求进一步改善古城环境面貌、市容秩序,享受发展红利。
2020年9月,连云港市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海州古城保护开发,成为连云港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件,更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现实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古城发展、关切百姓安居,书记、区长分别于9月4日、9月5日率队调研古城保护性开发建设,迫切寻找古城复兴解题思路。
商前调研:议题确定后,经区政协协调,从委员队伍、职能部门中抽调专业人员,与部分专家学者成立联合调研组,围绕“海州古城保护性开发建设”展开调研。2020年9月7日-9月20日,调研组在区委、区政府两次专题调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阅资料、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征集海州古城旅游开发相关问题、建议。9月21日,调研组召开座谈交流会,梳理出涉及古城开发建设相关问题共计6类39条,比如古城内的居住社区内排水缺口较大、电线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机动车占道停车,道路狭窄通行困难;消防设施缺乏;缺少邻里绿地和休闲空间等,并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问题建议办理落实涉及的职能部门。
因征集问题中有5类11条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于是海州街道建议进一步将协商议事范围扩大到市级层面,通过市政协提案委协调、帮助,于9月22日,组织部分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专家代表,与市、区住建、旅游、规划等两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围绕协商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前期了解不深的二营巷、城隍庙、文庙、塘巷等节点项目的开发和保护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场考察了停车场及游客中心建议选址地点,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前期区级调研情况介绍。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针对前期征集有关问题清单,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为提高协商建言的精准度和实效性,9月24日,海州区政协与市政协提案委分别将整理后的问题清单报协商议事会成员,请其针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调研、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可行建议。
协商对象:市、区两级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海州区委主要负责人、海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海州区文体旅局、住建局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共计24人,市政协副主席方韬参加了协商会。
组织协商:2020年9月30日,在双龙井小广场上,与会人员围绕“海州古城规划及旅游资源项目整合”主题,从规划设计引领、配套设施完善、节点项目修复、资源项目整合、用地空间腾转等5个方面发表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包括“主街区采取机动车辆单行通行方式,预留较宽步行道,小街巷仅设置非机动车通道和人行道”“推进海州古城片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充分挖掘二毛厂等现有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在对其进行修缮后用于教育、文化、健身、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场所”等事关民生福祉改善的建议。
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现场作了回应和答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6个刚性停车场、1个弹性停车场选址建议,市住建局现场就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作了指导说明,市文广旅局针对缩小文物保护红线等建议与参会人员共同探讨调整路径。会议从强化规划引领、改善人居环境、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就海州古城开发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勇于担当负责等方面就抓好工作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委员提建议,党委政府作回应,协商议事氛围热烈浓厚。
此次会议地点特意选择在闹中取静的双龙井小广场上举行,一方面对外宣传展示了这个五百多年历史古迹的开发与保护,寓意着海州古城将像双龙井一样重新焕发活力、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为与会人员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的协商氛围,使他们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为了让更多关心关切海州古城发展的委员、群众参与到此次协商中来,会议通过多机位摄像方式全程向公众网络直播,两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近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获得了一千五百多条网友留言互动、点赞,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成果转化:会后,海州街道按照协商议事程序,认真汇总梳理协商意见建议,形成协商意见建议汇编以及9条建议清单,其中“缩小九龙口遗址保护范围”等2条建议由市政协党组审核后报市委、市政府,“实施塘巷文化旅游开发”等7条建议由区政协党组审核后,报区委、区政府。
目前,海州区第一时间成立海州古城保护性开发建设专项工作组,聘请苏州筑成建筑设计院,结合委员和专家意见,在《海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础上,研究确定海州古城策划方向,制定古城开发规划,并于10月12日,首次向区委书记汇报新研定的海州古城概念性策划方案。海州区住建局已组织人力、现场摸排、编制方案,初步计划投资4200余万元,对海州古城22条道路和小街巷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拟新铺、改造雨污水管道约22千米。市文广旅局会同资源部门组织对包括海州文庙戟门、谢家洋房等在内的市第一至五批文保单位“两线”进行了调整,并书面征求了海州区等相关县区意见,将尽快提请市政府公布。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根据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实际,会同海州区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落实各类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及文化保护要求,做好规划修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