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蔺宁君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为充分发挥农村交通服务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先行引领作用,近些年来,我市各县区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标准,我市农村交通运输体系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可持续投入缺乏支撑。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依靠上级补助,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农路建养资金匮乏。仅靠省级补助简单养护,无力进行农村公路大中修。三是乡村道存在不少“断头路”。四是路产路权维护不到位。安防设施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道路周边私搭乱建占用公路用地等现象屡禁不止。五是全市农村公路客货运发展水平偏低。镇村公交运营效率较低,镇村公交企业亏损严重。
为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农村交通这些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以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划,构建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苏北地区住房条件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加强农村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镇村布局、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等规划衔接,围绕“路网通达、节点覆盖、平安提升”三大重点,加快建成安全通畅、绿色文明、治理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农村地区30分钟进入区域干线路网。
(二)以财政为保障,加大投入,保证农路建养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相关规定,县区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建设及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对上争取一部分、地方配套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村民统筹一部分、市场运作一部分”,多渠道筹资,最大限度保障资金投入。
(三)以规范为重点,保护路产,建立健全农路机构机制
县区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交管养机制,落实农村公路管养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定岗,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支出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路产路权。
(四)以考核增动力,完善路网,打造优质农村公路样板
县区政府应充分履行农村公路建养管主体责任,各部门齐抓共管,科学规划路网、打造特色品牌。加强道路日常养护,及时处置各类道路病害,促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处于常态化和规范化状态。按照轻重缓解、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大中修,提高养护质量。重点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为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同时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以便民为中心,服务发展,构造完善运营服务体系
县区政府应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大农村地区客货运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明确扶持政策,重点针对农村物流及农产品销售等与百姓群众经济收入切实相关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依据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乡村旅游等实际需求,拓展城乡客运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